产品知识
地砖的颜色稳定性如何保证?
信息来源:www.ahyonggu.com    发布时间:2025.08.28

地砖颜色稳定性的保障需要从原材料、生产工艺、质检管理及后期维护等全流程进行系统性控制,以下是关键控制点:

1. 原料标准化管理

采用高纯度矿物原料并建立严格配比体系是基础。原料中的金属氧化物含量波动需控制在±0.5%以内,通过XRF光谱仪进行成分分析。釉料研发需经200小时以上耐候测试,确保色料分子结构的稳定性。部分产品会添加纳米氧化锆等稳定剂,增强抗褪色能力。

2. 数字化烧成控制

采用全自动辊道窑进行梯度式烧制,窑内温差需控制在±5℃以内。烧成曲线根据产品类型设定不同温区参数:釉面砖在1180-1220℃区间保持40分钟,微晶石需分三段控温。配备红外测温仪实时监测,每15分钟自动校准温度。冷却阶段采取梯度降温,避免急冷导致釉面龟裂。

3. 智能化色差检测

引入在线式分光测色仪,以D65标准光源为基准,对每片砖进行L*a*b*值检测,色差ΔE值严格控制在0.5以下。每批次产品保留3组标准样砖,后续生产对比偏差超过0.75即触发自动分拣系统。实验室定期进行500小时氙灯老化测试,模拟10年自然光照环境。

4. 全流程防污染管理

施釉工序在万级无尘车间进行,空气微粒数≤3500/m³。采用六轴机械臂进行3D喷墨打印,定位精度达0.02mm。包装环节使用防潮PE膜真空封装,运输时采用蜂窝纸板隔层,避免摩擦导致釉面损伤。

5. **用户端维护规范

建议使用pH值6.5-7.5的中性清洁剂,避免酸碱腐蚀釉面晶体结构。深色砖每日光照时间建议不超过8小时,可采用Low-E玻璃过滤紫外线。每2年使用防护剂进行表面镀膜,纳米二氧化硅涂层能提升30%抗污能力。

通过原料-生产-检测-应用的全链条控制体系,地砖可确保10年内ΔE值变化不超过1.5,达到国家建材色牢度一级标准(GB/T4100-2015)。建议选购时要求查看第三方检测报告,重点关注耐污性(不低于4级)和抗釉裂性指标。